中国传统风水文化非常讲究“天人谐合”,也就是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。庭院,则是住宅中最能使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地方,设计布局的合理,则“天人谐合”,设计布局的不合理,则“天人乖违”。
因此,在古代被称之为“明堂”“气场”的庭院对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愉悦就很重要了。庭院,不在于面积大小,而首先在于其“净”。再大的庭院如果杂乱无章,不干不净,又何谓“明堂”?又何来“气场”。
其次是“生气”,也就是庭院中最好种植对人体健康和观赏均有益的一些植物花卉,如香樟、棕榈、橘树、桂树、竹、槐树、银杏等,使庭院“生机盎然”。再者庭院中不应放置过多过大的石块,以免产生挡风遮阳和滋生菌虫“过阴”的弊端。
《黄帝宅经》中说:“宅以泉水为血脉”。水在庭院中很重要,布局的合理与否,直接关系到居住者的健康安全。水不在深,也不在面积大,而在于必须被阳光覆盖照射,必须清澈干净。照不到阳光之水称之为“死水”和“阴水”,成为阴暗滋生细菌之地。因此就产生了一个庭院风水的原则:阳水为宜,阴水为忌,不在于水的方位在哪里。
庭院中不宜摆放过多的设置,为木桌,木椅,秋千架椅,洗衣台、洗手盆、储水缸、养鱼盆等一大堆,这就有碍庭院的“明堂”“气场”了。
庭院的“领地安全”也很重要。有院栏或有院墙最好,如果没有也应种植一些低矮植物作为屏挡外来人物进入的“植物墙”。中国的历代庭院,对于其私密性和安全性极为看重,从中也反映了中国住宅居住文化中的一个很关键的内容:“居若安,则家代昌吉。居若不安,则门族衰微。”院栏与院墙不宜过高过大,不能造成狭窄感和压迫感,也不宜采用颜色过于花哨或样式奇形怪状的院栏院墙。
此外,庭院中不要种植像夜来香、洋绣球、含羞草这一类容易诱发人体过敏的树,也不宜种植剑麻、仙人球掌等容易误伤幼童的植物。大树不宜紧靠住宅,以免挡阳挡风而“过阴”,住宅周边10米之内不宜种植树干过高和树冠过大的树。